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意味着即将进入冬天。
霜降“五宝”
黑芝麻
黑芝麻作为厨房中的“渺小”存在,却因其丰富的营养而备受推崇。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被誉为“百谷之冠”。
黑芝麻中的油脂含量较高,但经过适当的处理,我们可以充分吸收其营养。黑芝麻还具有乌发、补肾等功效。
萝卜
民间常有“十月萝卜赛人参”的说法,足见萝卜在霜降时节的滋补地位。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矿物质,能够满足身体所需的多种能量。萝卜还具有消食、化痰等功效。
生姜
生姜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缓解手脚冰凉的情况,还对身体有一定的补养效果。然而,很多人难以接受生姜的辛辣味道。此时,我们可以选择加入红枣、枸杞、红糖等食材,营养全面且口感柔和。冲饮一杯,入嘴香甜,暖身更暖心。生姜还具有驱寒、暖胃等功效。
红枣
俗话说“一天吃三枣,百岁不显老”,足见红枣的滋补效果。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铁等营养成分,对于提升身体素质、补血养颜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红枣还具有安神、养血等功效。
山楂
山楂作为霜降前后的时令水果,其酸酸甜甜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深受人们喜爱。山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矿物质,对于促进消化、降低血脂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霜降“三防”
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为防止秋燥,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汁多的食物,如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各类水果,蔬菜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莲藕及各种豆类制品等。
防秋郁
首先生活规律不要随意打破,心情不好,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其次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
防秋寒
霜降时节早晚温差大,气候寒凉,女性朋友们此时要注意下腹部和腿部的保暖,因为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主凝滞,易使气血阻滞不通,因此穿着过于单薄,特别是在经期时不注意适当的保暖,易使寒邪由外及里入侵,伤于子宫和关节,日久可引发痛经、经行身痛等病症。
养生提示
睡眠调节
秋天,天高风劲,使肺气收敛,因此睡眠应做到“早睡早起”,睡眠时头向西卧为好。深秋时节气候较寒冷,不宜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大睡,要养成勤开窗通风,夜间露头而睡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呼吸疾患。
秋季精神调养
秋季,五脏中肺属金、七情中“忧”也属金,四季中秋也属金,所以秋天容易使人产生悲伤的情感,耗伤肺气,这叫“悲则气消”。因此,在精神调养上也应顺应季节特点,以“收”为要,做到“心境宁静”,这样才会减轻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才能适应秋天的特征。
运动禁忌
秋日清晨气温低,锻炼时不可穿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人体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
秋季饮食调养
秋季应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饮食调养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进行生理性调整,饮食宜养阴、滋润多汁。其具体原则如下:养肺为要、少辛增酸、宜多吃粥、宜多吃鱼。
中医小妙招
鱼际穴:被誉为强健肺部的关键穴位,它拥有清洁肺部、释放热气以及舒缓咽喉痛的功能,对于舒缓因秋季干燥所导致的热性咳嗽和干咳表现出卓越的效果。
位置:它坐落于手的外侧部分,位于第一掌骨的桡侧中心,处于红色和白色的肉质交界处。
按压方式:您可以每天随时按压双侧的鱼际穴约三分钟。建议选择在每日阳气最旺盛,即中午1至3时段进行按摩。
神阙穴:中医成为肚脐,它与人体下焦的血液循环和腹部脏器的阳气紧密相关。为了增强阳气,我们可以通过按摩腹部或热敷来提高中老年人的消化能力和免疫力。
操作方法:右手掌心置于肚脐,左手重叠于右手背,顺时针方向摩50~100次;换左手在下,逆时针方向摩50~100次,以腹部发热为宜;然后再以两手掌心向内相重叠,手心置于肚脐,向下擦搓30~50次,以下腹部发热为宜
迎香穴
位置:位于鼻翼两侧,距离约0.5寸,即鼻唇沟内部。
操作技巧:使用双手的食指,分别按压迎香穴,先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随后逆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当感到轻微的酸胀时即为适宜。建议每日进行两次按揉。
注意事项:按揉时应从轻到重,适度施力。长期如此,不仅能缓解鼻炎引起的鼻塞和流涕,还能促进鼻部周围的气血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从而减少感冒和过敏性鼻炎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