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天气凉爽,气候干燥。易出现咽干、舌干、少津、干咳、少痰、皮肤干裂等现象,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谓之“秋燥”,秋分之前多属温燥,秋分之后多属凉燥。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此时养生应坚持总原则:养阴防燥、调和阴阳。
养生小妙招
秋分饮食重在养肺,少辛增酸,忌食辛辣、刺激、生冷食物。
沙参玉竹瘦肉汤
【原料】:北沙参15克、玉竹20克、麦冬15克、枸杞5克、瘦肉300克、蜜枣2枚。
【做法】:1. 瘦肉,洗净、切块、飞水备用。2.北沙参、玉竹、麦冬、枸杞冷水泡10分钟,洗净备用。3.将所有食材(除枸杞外)放入砂锅中,加入冷水1500-2000ml,武火烧开后调至文火煲1.5小时,加入枸杞再煲10分钟,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适用。
【功效】:滋阴润燥、嫩肤养颜。
陈皮炖雪梨
【原料】:雪梨1个,冰糖10-15粒,陈皮4片。
【做法】:将梨洗净,连皮切块,去核去蒂,同陈皮、冰糖一同放入炖盅内,加适量水,隔水慢炖1小时左右即可。
【功效】:滋阴润燥,止咳化痰。
早睡早起 预防秋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做好秋“收”的关键是早睡早起,早睡能补偿苦夏的少眠,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能顺应阳气的舒达,使肺气得以舒展。
中医小知识
按迎香润肺防燥。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按摩时,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时针逆时针各揉搓20到30次,发酸、发胀、发热为度,具有清热散风、祛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
按中脘穴健脾养胃。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两手相对,然后顺时针按摩中脘穴,按摩时要用力,坚持按摩5分钟,具有温中健脾、和胃消胀的作用。
按大椎穴驱寒养阳。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经常刺激大椎穴,具有疏风、散寒,温阳、通阳的作用,可以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对于感冒防治都有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