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于公历7月22~24日交节。
气象变化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大暑时节气候炎热,雨水较多,日晒、暑热、水湿互结,达到一年中的高峰。且暑天人体阳气浮散于表,腠理开泄,出汗较多,容易伤津耗气,这个时期调养当以解暑祛湿,敛阳固表为重点。
中医养生
祛湿选择三伏贴(脾胃病专用方),取双侧脾腧、胃腧、足三里、阴陵泉、中脘健脾祛湿,奕可酌情加三焦经上的穴位通过痛利水道以祛湿。
生活中要注意以下三点,尤其是最后一点很多人容易走进误区:
1、避热驱凉防暑伤
对于长时间暴露于烈日下的户外工作者及高温作业劳动者很容易被暑热所伤,建议做好防暑措施,常备绿豆汤、五花茶、淡盐水等饮品补充水分、解暑清热。
酷热高温之下一旦身边有人出现脸红身热、口渴大汗等中暑症状时,应迅速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用湿毛巾全身擦拭降温,适当饮水补充体液,有条件者可服十滴水、仁丹等药物消暑清热。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等中暑重症必须尽快拨打120送往医院救治。
2、饮食有节防伏泻
大暑是最炎热的节气,暑为阳邪,易伤人体气与津液,必须多食生津止渴的食物。大暑时饮食应清淡、多样化,以清为补;多食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
做菜的口味仍要清淡爽口,稍佐以咸味,咸味入肾,可以帮助收敛阴气。大暑时若是出汗很多,体内盐分耗散,可以适当喝盐汽水,常温的较好。多食苦味食物,不仅有清热作用,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
所以,此时的饮食当以熟食、温食为主,尽量少吃生冷、冰镇食物。剩菜必须密封冷藏,隔餐食物必须彻底加热食用,一旦腐坏及时丢弃,切勿食用。发生伏天泻,可酌情服用藿香正气丸、整肠丸等药物,切忌滥用止泻药,腹泻症状较重、病情复杂者应及时就医。
3、少动多静防伤阳
大暑时期天气酷热,人体阳气走于肌表,浮散于上,汗出过多容易损伤阳气。《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暑热天气应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注意劳逸结合,以顾护阳气、保持体力。
闲暇时间可练字作画、品茶赏花以静心宁神,敛阳降气。暑天运动尤应把握好强度,虽各人的体质强弱不同,体能素质有别,但以和缓活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泄汗太过。
大暑食疗
功效:补气和中。
功效:健脾补气,和中益肾,除热解毒,利水湿。
功效:生津止渴,醒脾开胃。适合汗多口渴,食欲不振之人。
功效:滋养补虚,健脾渗湿安神。适合暑天脾虚湿困,夏夜睡眠欠佳之人。
特别注意:如平素身体欠佳,食疗最好由医生配方,请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诊断后配食疗方。